最近,众多热门歌手官宣在成都举办演唱会。有的门票开售秒空,一票难求,其间有不法分子钻空子,导致很多网友在购票时被骗,其中不乏很多大学生在内。
案例一
大学生小姜在正规渠道未买到某明星演唱会门票,于是在微博上搜索演唱会门票信息,发现一名用户发帖称有票,便与对方私信联系。对方让小姜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随后发来一个链接要求通过支付宝付款。小姜按要求操作后,对方称小姜忘记填写备注信息,并未收到款项,要求再次转账。小姜再次转账后,对方又以“备注信息格式出错”为由不予出票。小姜在申请退款时意识到被骗。
案例二
大四学生李某想买两张演唱会门票,通过某购物平台联系上一“卖家”,“卖家”表示每张票加价200元转让,李某同意后向“卖家”指定支付宝账户转账500元定金,待李某收到大麦网短信后,“卖家”要求其支付2096元尾款,李某向指定银行账号转账后,“卖家”表示因李某操作错误,需要重新转账,并承诺之前的付款会退回,李某相信“卖家”,再次向“卖家”指定账户转账2096元钱,“卖家”仍称因李某操作问题无法收款,要求其扫码进入指定QQ群与“财务人员”联系。李某扫码入群后,在“财务人员”要求下,下载了一款屏幕共享App,登录后按照“财务人员”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并通过手机银行向“财务人员”转账2096元。转账没多久,李某收到银行卡扣款15000余元的短信,才发现被骗。
案例三
大学生朱某在某二手平台购买演唱会门票,看到一个“卖家”发布的信息后,点击“我想要”联系“卖家”。“卖家”发来一个链接,朱某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后,是一个聊天页面,“卖家”让朱某提供手机号后,发来一个微信免密支付的授权码,朱某扫码授权微信免密支付后,微信提示发生三笔支出,共计1800余元人民币。过了很久朱某都没收到票,怀疑被骗,遂报警求助。
温馨提示
求票心切的你,务必提高警惕,切莫掉入骗子的陷阱。
相关规定
2023年9月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中规定,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演唱会门票转让诈骗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范未然。在购买演唱会门票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核实卖家身份,警惕低价转让等陷阱。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让我们共同抵制诈骗行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